首页 > 攻略 > 手游评测 > 详情

互动作业官网;互动作业官网在线使用

2025-04-25 18:27:14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污!“互动作业”App竟向学生推荐大量不雅、性暗示的内容

怒!这款作业App微信号,向学生推大量性暗示内容,评论区不堪入目

扬子晚报 今天

近日,“互动作业”App的微信公号“作业小互”被曝有大量不雅、性暗示的内容,多篇阅读量上万。网友怒了…

“互动作业”App公号内容低俗 评论区不堪入目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一月,有媒体报道“互动作业”App给用户推荐小说,书中充斥着情爱的内容,有一些情节少儿不宜。

“互动作业”App的微信公号“作业小互”也被曝出过不良内容。去年10月3日,“作业小互”曾发布过一则题为《你和异性在教室做过最刺激的事是什么》文章,内容描述露骨直白,举例的第一条则是“学校停电了,在教室里,同桌往我衣服乱摸”。

记者10月14日发现,微信公号“作业小互”仍有大量不雅、性暗示的内容,多篇阅读量上万。

在《有小哥哥小姐姐网恋吗?一些注意事项了解一下》中,作者配有多幅图片称“原来网恋也有这么多讲究!这些你可一定要记牢了!”在一篇标题含有“最惨网恋合集”的文章里,作者配图一些网友的网恋经历,图片中不乏有“开房”的照片。

记者看到,“作业小互”还曾在精选阅读里推荐过《你做过最污的一件事是什么?》、《最容易让男生想入非非的事》两篇文章。

谈及阅读数据时,该运营者称,“一般有点污的早恋、反抗学校、心理测试类的阅读数比考试、作业、老师和校园话题阅读数高,正儿八经知识阅读数最低。”

对于“互动作业”App所存在的问题,记者10月11日及14日多次拨打其官网电话,均未有人接听。

不良内容易引未成年人模仿

据未来网此前报道,今年1月,记者曝光“互动作业”APP涉黄低俗内容。“互动作业”随后对涉黄内容进行了删除。

尽管、涉黄内容已经“刹车”。但在官方微信“作业小互”中,却仍有包含性暗示的内容和图片存在。

这样的内容都容易诱导未成年人模仿。

在一篇“女生为了考试及格真的什么都愿意做吗”的故事漫画中,尽管故事结尾以反转式玩笑结尾,但文章却带有“学生为考试成绩与教师进行权色交易”的不良导向。漫画内容的绘制则挑拨意味明显,让人看得脸红心跳。

记者还在一篇题为“女生宿舍比较香,看过之后一个比一个大胆”的文章中,看到了多张女生宿舍隐私照片,一些图片里,女生露出了隐私部位。评论区则显得十分热闹,一条“希望所有的女生都性感一点,因为他们的身材好美”“那个大长腿让我舔屏”的露骨评论甚至被精选到留言区。

网友怒了:要严查!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愤怒:要严查!

“互动作业”APP存大量低俗信息,被责令立即停止运营

@扫黄打非

互动作业官网 截图

@扫黄打非 官方微博10月26日消息,针对10月16日媒体报道的教育类应用软件内含低俗信息情况,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迅速核查,部署北京市“扫黄打非”部门对“互动作业”APP违法违规经营问题进行查处。

经查,“互动作业”APP由北京千阳远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该APP存在大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低俗互动信息,并存在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网络出版服务等问题。

据此,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向该公司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告知书,责令立即停止“互动作业”APP的运营服务,并拟对其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10月26日上午11时20分,该APP停止运营。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强调,网络应用软件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网络服务产品,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互联网企业务必要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追求正当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漠视责任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原题为《北京“扫黄打非”部门查处“互动作业”APP违法违规行为》)

北京“扫黄打非”部门查处 “互动作业”APP停止运营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应妮)记者26日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获悉,针对10月16日媒体报道的教育类应用软件内含低俗信息情况,该办公室部署北京市“扫黄打非”部门对“互动作业”APP违法违规经营问题进行查处,该APP26日起停止运营。

经查,“互动作业”APP由北京千阳远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该APP存在大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低俗互动信息,并存在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网络出版服务等问题。

据此,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向该公司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告知书,责令立即停止“互动作业”APP的运营服务,并拟对其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10月26日上午11时20分,该APP停止运营。

10月16日,有媒体报道学习软件“互动作业”中内藏大量游戏,推送文章还大量传播含有性暗示、低俗等内容,例如《洗澡时被了,怎么办》。当天,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核查。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强调,网络应用软件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网络服务产品,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互联网企业务必要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追求正当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漠视责任必将受到法律严惩。(完)